四合院,按照院子的数量,可以分为一进四合院、二进四合院、三进四合院以及更多进的四合院。随着四合院规模的增加,其内部构造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但从整体上来看,四合院设计还是非常有规律的,看着很舒服。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四合院的格局规模类型都有哪些。
1.一进院落
“口” 字形,为四合院的基本形式。一进院落又称基本型院落,由四面或三面房子围合组成四合院或三合院。有正房(北房),一般为三间,正房两侧各有间耳房,呈三正两耳共五间格局。若院落窄小,可呈 “四破五” 格局。正房南面两侧为东西厢房,各三间,与正房成 “品” 字形排列。正房对面是南房,又称倒座房,间数与正房相同,四面房子围合形成四合院;若没有南房则为三合院。这种一进院落的小型住宅,宅门开在东南方向。若是四合院时,宅门一般采取门庑式,占据倒座房东头的一间或半间。进门后迎面是镶砌在东厢房南山墙上的坐山影壁。向西通过屏门便可进入内院。若南面仅有院墙时,则在东南方位做墙垣式门。这种一进院落是北京四合院的基本单元。
2.二进院落
“日” 字形,布局更加合理,是民间大量采用的形式。二进院落是在一进院落的基础上,沿纵向扩展而形成。通常在东西厢房的南山墙之间加障墙,将院落划分为内外两重。障墙合拢处设二门,以供出入。垂花门是合院外院和内宅的分界。古时人们常说的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其中 “二门” 即指垂花门。它一般设在四合院的主轴线上,位于外院北侧正中,建在三层或五层的青石阶上。垂花门有防卫和屏障功能,白天开启供家人通行,夜间关闭;在垂花门内一侧的两根柱间再安装一道屏门,除了婚丧嫁娶时,其他时间屏门都是关闭的,人们进出二门时走屏门两侧的侧门到达内院。垂花门平面共有四根柱,空间上是占天不占地。
3.三进院落
“目” 字形,明清时期最标准的四合院结构,布局最为合理、紧凑。三进院落的四合院是明清时期最标准的四合院结构,布局最为合理、紧凑,是民间大量采用的形式。三进院落的布局一般由三进院落组成,形成了内外分区的结构。中轴线贯穿整个庭院,将院内空间划分为正对称的左右两侧,以及后院,形成了层次分明的空间。这样的布局既满足了生活功能的需要,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建筑中的对称美和空间秩序的追求。充分保留四合院的特点的同时,增加了进深的感觉。每个院落之间的深度逐渐增大,给人以层层递进的空间感受。这种布局使得整个庭院宽敞而开阔,充满了变化和景观。
以上就是四合院的基本布局了。除了这几种之外,还有四进四合院、五进四合院等更高级的院落。另外,还有带跨院的宅院,布局更加复杂,一般不是普通人家可以居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