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四合院虽然已经很少了,但是依旧可以找到很多保存完整,并且恢弘大气的院落。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著名的古代四合院实例,了解过去那段用建筑彰显辉煌历史。
一、恭王府
恭王府是清朝时期的亲王宫殿,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这座宫殿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历经嘉庆、道光、咸丰等几代皇帝的修缮和扩建,最终成为了一座宏伟壮观的建筑群。
恭王府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西方元素,既有中国传统建筑的优美,又有西方建筑的浪漫。宫殿建筑群以中路为主线,两侧辅以东西两路建筑群,整体布局严谨有序。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殿内的精美壁画和雕刻,技艺精湛,让人叹为观止。
恭王府内洋溢着浓厚的民间福文化的气息,这主要表现在随处可见的吉祥符号上。比如说恭王府的后花园,园中有一座用青石围砌成的水池,其形状恰似蝙蝠双翅向外展开,又如飞翔后的蝙蝠在此安歇,故而取名为蝠池。离福池不远,又有所谓的秘云洞,洞中立有恭王府镇府之宝 —— 福字碑。此碑高约 1 米,上面刻着一个大大的福字,碑的右上角镌有 “康熙御笔之宝” 的印章。从一个福字竟能看出多福、多田、多子、多寿的美意,难怪和绅竟把密云洞上面的假山也设计成 “福” 字的形状。山的后面则是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珍品,形似蝙蝠的 “蝠厅”。“蝠池”“蝠厅” 烘托着 “福字碑”,贯穿着一个 “蝠” 字,象征着吉祥,表达着当时花园主人祈福平安的美好愿望。
二、礼王府
礼王府位于西黄城根南街 7 号、9 号。明代是崇祯皇帝的外戚周奎的私宅。清朝入关进驻北京之后,此地后为礼亲王、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清初 “八大铁帽子王” 之一代善所有。
礼王府规模宏大,占地广阔,重门叠户,院落深邃。北京有句老话说的是,“礼王府房,豫王府墙”,就是说礼王府的房子多。王府分三路,中路有正门、二道门、银安殿、穿堂门、神殿、后罩楼等。王府的西部是花园,亭台楼阁错落有制,设计得十分巧妙。东部是王爷和其家人休息的房间。
三、雍亲王府
雍亲王府说的是康熙皇帝的第四个儿子,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还是王爷时的府邸。现在为藏传佛教寺庙,称雍和宫。
雍和宫出过两位皇帝,成了 “龙潜福地”,所以殿宇为黄瓦红墙,与紫禁城皇宫一样的规格。乾隆九年(1744 年),雍和宫被改作正式的藏传佛教寺庙,并成为清政府掌管全国藏传佛教事务的中心。可以说,雍和宫是清朝中后期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雍和宫由牌坊和天王殿、雍和宫大殿(大雄宝殿)、永佑殿、法轮殿、万福阁等五进宏伟大殿组成,另外还有东西配殿、“四学殿”(讲经殿、密宗殿、数学殿、药师殿)。整个建筑布局院落从南向北渐次缩小,而殿宇则依次升高。形成 “正殿高大而重院深藏” 的格局,巍峨壮观,具有汉、满、蒙、藏民族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