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是一种身份和等级地位的象征。通过建筑的规模、样式和装饰往往就能推断主人的社会地位,这一整套用于标明建筑主人身份地位的限制规定称为建筑等级制度。中国古代的建筑等级制度最早出现于西周时期,此后历朝历代都有具体的规定。虽然2000多年来,建筑等级制度所涉及的内容相当繁杂,历朝历代的规定也不尽相同,但就单体建筑而言,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其等级高下主要体现在面积、屋顶、台基、斗拱和装饰等几个方面。
中国古代建筑的面积以“间”为最小计量单位,横向称“面阔”,纵向称“进深”。面阔间数越多,建筑等级越高。此外,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因其“九五”象征帝王之尊,更有特殊的含义。
屋顶位于建筑最高处,因而最常被用于标示建筑等级。屋顶样式中,庑殿顶等级最高,以下依次为歇山顶、攒尖顶、悬山顶和硬山顶。庑殿顶和歇山顶多用于宫观,攒尖顶多用于园林建筑,民居只能使用悬山顶和硬山顶。此外,重檐屋顶等级高于同式样的单檐屋顶。除样式外,屋顶屋脊上的仙人走兽及瓦的材质颜色也有等级的含义。通常,屋脊上仙人走兽数量越多,建筑等级越高。普通民居建筑只能使用青瓦,等级较高的建筑可以使用彩色琉璃瓦。彩色琉璃瓦中,黄色等级高于绿色,绿色又高于其他颜色。唐代以后,黄色逐渐成为皇室专用颜色,其他人不得使用。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特有的构件,在建筑等级制度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通常,有斗拱的建筑等级高于无斗拱的建筑,斗拱数量多的建筑等级高于斗拱数量少的建筑。
房屋台基也有标示建筑等级的作用。通常,具有汉白玉台基的建筑等级高于其他台基的建筑,台基级数较多的建筑等级高于级数较少的建筑。
对较高等级的建筑来说,装饰是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也是区别建筑等级的重要依据之一。此外,装饰手法也被用于标示建筑等级。以建筑彩画为例,可分为三种形式: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它们的等级依次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