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家具经过几千年的熏修到了明清时代达到了艺术的巅峰,这不仅表现在家具整体形制、用材等方面,也表现在家具制作工艺在细微处之变化,更体现在其所蕴藏着的深妙的文化释义与精神反思上。中国古典美学的“中和”原则和艺术特征都能从传统家具上找到宿点。
仅就家具周身之“经络”,即线形艺术而言就令人叹为观止。例如经过精心设计而富有造型功能的各种线脚,往往在“接”的过程中,体现出家具造型的艺术水平,使人们感受到形神兼备的审美情趣。江南匠师评述家具造型的品格时,常常以线脚作为实体形象的“经络”,以交接的效果比喻为“气脉”。一件优秀的家具,正是通过手工工艺的梳理与加工,使这些“经络”和“气脉”融会贯通,赋予家具一种特有的精神。
木工手艺十分重视方和圆的关系。方则方,圆则圆,方中有圆,圆中带方,不仅需要工匠手力的精准操作,更需要有眼力和心力。中式家具加工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在于这种方与圆的轮廓、方与圆的线形处理,以及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之中。这里没有机械的程式和固定的计算方法,完全凭借经验、技能和丰富的阅历,是传统木工工艺在家具实体中的升华。
实际上,凡是技术性高,需要具有一定手工技巧和能力的地方,都需要凭借这些“有意味的形式”来体现。比如木雕工艺,无论是布满方格“卐”字的底纹,还是数枝红梅的错落参差,或者一峰湖石垂细草,都能巧夺天工,民间工匠们以刀代笔,在运斤奏刀中透露着令人赞叹的智慧和才华。著名的有东阳木雕、湖嘉木雕、香山木雕,自明至清,代代相传,经久不衰。
榫卯结构根据家具不同的部位,结合不同的部件,构造出各式各样合理规范的接合方式。无论是薄似纸板的木片,还是粗大木料,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均能产生出完美而且坚牢的构合效果。明清家具不用一只铁钉加固,已成为世界家具史上最收尊崇的工艺发明之一。榫卯的构造各式各样,有明榫,暗榫,夹头榫,插肩榫,套榫,燕尾榫等等。
古代建筑的大木梁架结构和精湛的小木作制造工艺,对中国传统家具的制造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手工业时代的产品都会留下许多手工技艺特有的文化特征,这些特征往往是手工业产品不同于现代工业产品的标记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