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同胞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借鉴和吸收不同地区和多民族文化,创造了适合当地实际的建造法式和灿烂的建筑彩绘文化。早在吐蕃时期,松赞干布与唐朝和亲,文成公主入藏带来耕种、纺织、建筑等一大批内地的先进工艺和技术,增进了吐蕃与南亚和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和建筑装饰技艺的发展。以建筑形式为例:大昭寺主殿檐口上的动物造型的木雕是吸收克什米尔地区木雕艺术的代表之作。桑耶寺乌孜大殿的建造,更是吸收和融合了多民族建筑文化的杰作,其大殿的上部、中部和底部做法,具有明显的尼婆罗(现尼泊尔王国)、汉式和藏式三种不同的建筑风格。一些大型和重要建筑使用的金顶和歇山构架等建筑构件和建造技艺,也是借鉴和吸收中原地区建造工艺技术的具体表现。柱网结构是藏式传统建筑最主要和使用最普遍的结构形式,其中的柱和梁之间使用斗拱,形成的柱拱梁形式是藏汉建筑文化结合的最巧妙和最完美的典。
西藏寺庙里的彩绘技术运用较广。一类多用于室内木结构装修,如额枋、柱头、柱身、雀替、椽头、椽枋以及门窗棂和经堂、佛殿、主居室、会客室等天棚线脚;一类用于壁画上,讲究者常常采用沥粉贴金,位置多见于殿内或灵堂内,以及天井院落两侧或殿前回廊的壁上。
这其中绝大部分为宗教内容题材。常见的有释迦牟尼佛和黄教始祖宗喀巴传记、故事画,历代藏王、大师的肖像,四大天王、十八罗汉以及礼佛图等。图案多为西蕃莲、梵文、宝相花、石榴花和吉祥八宝纹(海螺、宝伞、双鱼、宝瓶、宝花、吉祥结、胜利幢、法轮)等。它一方面受到尼泊尔和印度犍陀罗、波斯等文化风格影响,结合本民族图腾和苯教的图案发展而成;另一方面又深受汉式绘画风格的影响。
藏式传统建筑彩绘不同程度地融合和渗透着藏传佛教文化和宗教思想,这其中尤以西藏寺庙的建筑彩绘最具代表性。大殿的梁、枋、柱、门楣,处处布满飞天、禽兽等浮雕和彩绘,踏入其中无疑是在品尝一道西藏绘画艺术的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