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建筑装修审美信息是以视觉的渠道传播的,而建筑装饰也同样是以视觉的方式反映出来的,因而对于建筑装饰的考察就不能不涉及到视觉所能触及的色彩、材质、形式等方面,而这些造型形式也为丰富建筑艺术的表现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1色彩
色彩不仅是仿古建筑装修装饰表现的重要方面,更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同时色彩的使用也能传达出建筑审美信息的诸多内容,映射出人们精神上的审美需求。例如我国的古代建筑装饰色彩所具有的伦理性和民俗性。据《礼记》中所记:“楹,天子丹,诸侯黝,大夫黄主。”这是先秦时的说法,后来的建筑基本都是黄色琉璃瓦屋顶,以象征皇权;而北京天坛的祈年殿和黄穹宇,其屋顶用的是蓝色琉璃瓦,因为它们都代表天,蓝色象征天。又如我国民俗文化中“五行”法则,应用到色彩中为“五色”,即“白、青、黑、赤、黄”,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民间的房子要用黑瓦,最本源不是因为美观,而是出于“五行”的观念形态。黑即水,水能克火,所以有安全性。因此,北京故宫文渊阁屋面用绿剪边黑琉璃瓦。(图1)
3.2材质
利用材质的对比形成的艺术美感是人们从古至今不肯放弃的嗜好,粗面石工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已渐成时尚,与米开朗基罗同时期的建筑师塞里奥在他的《建筑四书》中就对粗石加工和派料形式做过研究,认为:粗石表面上的粗粝、厚重和质朴使得它带有了人的劳动痕迹,而这也被认为艺术中最宝贵的东西“人的情感、生命迹象”的象征。不同材质的使用还可以突出某一时代的建筑艺术特征。例如后现代主义的建筑擅于将历史的文化主题与现代材质相结合,将历史的隐喻放在括号之中。菲利普?约翰逊在匹兹堡市的玻璃大楼(图2),就是将哥特式建筑的许多高塔作为强化高度感的象征元素,使历史在新的语境中得到表达,而我们也可以从诸如此类的后现代作品中感受到历史的分量,它们以新的力量昭示着历史的存在。
3.3形式(纹样)
仿古建筑装修装饰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类,一类是非功能性装饰,即以一些图案、纹饰构成的装饰,多用于古典建筑中,如庙宇、教堂、陵墓等纪念性建筑中(图3),这类装饰主要以浮雕和绘画的形式来塑造装饰主题,从本质上讲这类装饰并不以审美为主,而是带有宣传教义和起到教育作用的;另一类是对建筑部件本身的美化,这是建筑与装饰的统一。例如中国古建筑中的门的装饰(图4),门的上部用来采光,但也要有一定的私密性和挡风作用,所以需糊上透光的纸,而又为了坚固起见,便做成细小的方格,但平铺直叙又不够美,因此就做出各式的图案,如做成如意形、双钱形等,且都具有一定的吉祥、财富的寓意。第三类是建筑构件本身形成装饰,这类装饰我们可以从哥特式建筑或者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柱、梁、枋、檐、脊、吻、斗拱等构件装饰中得到深刻的体会。而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一些构件虽已失去了承担结构力的作用,但却成为了某一仿古建筑装修风格的标志象征,如劳伦齐阿纳图书馆立面中的柱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