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因为历史、文化、地里的影响,造就了我国各具特色的古建筑装修。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对中国木构建筑有个大体印象:凡是南方建筑多清秀飘逸,而北方则显浑厚,常见的明清建筑多色彩鲜丽、结构拘谨,早期建筑则显得外观质朴、造型舒展;同样是大屋顶木构架,因其结构比例和内部结构的差异而给人感觉大不相同。每一个时代的建筑都有自己的特点,唐宋建筑气势恢宏,但明清在技术上更加成熟;元代古建筑装修外观上粗糙,创新上却令人惊叹;古建的价值除了其中凝固的艺术和文化,还有不可复制的时代精神。
从历史发展来看,木构建筑成为我国古典古建筑装修的主流有其必然因素。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的劳动生产力比较低,只能依靠自然环境生活,主要是巢居和穴居;然而在其后期,长江流域出现了有巢居发展而来的干阑式建筑——它们以榫卯连接,开启了古典木架建筑的先河;而在奴隶社会,因为木构建筑拥有取材方便、适应性强、施工速度快等优点,故广泛应用于宫廷建筑中,因而也得到了发展;当进入封建社会后,木构建筑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时代。据考古发现,汉朝就有柱上架梁、梁上立柱、柱上再架梁的抬梁式木构建筑;而在东汉时期更是有了柱头承禀,并有穿枋连接柱子的穿斗式木构架形象。而在唐宋时期,生产力的大幅提高以及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更是使木构建筑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同时斗拱的出现,说明当时已有了用材制度,反映了施工管理水平的进步,加速了施工速度。同时,中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书籍——《营造法式》便是有宋朝的李诫著作的,它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考虑古建筑装修的安全性能的同时,中国古典的工匠们也不忘提升建筑的艺术价值。由于木材质轻,所以它能满足高度的要求,如东汉时期的永宁塔,高九层,成为当时最宏伟的一座塔。另外,木材质轻,便于加工,在唐朝就出现了斗拱,大大的丰富了建筑的立面,同时又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第五立面——屋顶,更是建筑界的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