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属于梁架结构,通过榫卯将房屋的骨架搭建出来,然后再砌筑墙瓦,这样才成了可居住的房子。在梁架结构之中,有个明显的承重构件,它位于上下两层梁枋之间,将上梁承受的重量迅速传到下梁,这就是柁墩。
在四合院建筑中,柁墩是非常有讲究的。它的讲究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放置的位置,一方面是它的装饰。就安放的位置而言,如果上面的梁枋比下面的梁枋短,那么柁墩就放置在短梁的两端;如果上下两层梁枋一样长,则放在梁枋的中段。梁枋短的放一个,梁枋长的放两个。至于装饰,那就丰富多彩了,下图就是柁墩的一种装饰。
从柁墩的发展规律看,矩形应该是最基础的,然后是回纹方墩,最后是有三角形基座外加斗拱的。也就是说,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建筑技术越来越成熟,人们对建筑部件的装饰要求也越来越高。以有基座的三角形柁墩为例,一开始三角形基座的边是直边,然后发展成曲边,最后形成驼峰状。一般有一个规律,就是柁墩越精美复杂且雕工细腻,这栋建筑就越显豪华气派。
总体来说,柁墩是古建筑的一个相对独立的构件,也是房屋装饰的重点构件。梁枋、雀替、斗拱,还有房檐上的瓦当、滴水是古建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作为梁枋之间的柁墩,装饰就要更胜一筹。